晚婚晚育年龄是多大(***晚育政策年龄规定)

最近刷到一条热搜:

某地2021年的【初婚】年龄突破了三十岁。

分别是男31.89岁,女30.73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人列出一个当代年轻人的人生时间表:

18岁上大学,22岁本科毕业,25岁硕士毕业,进入职场稳定三年就28了。

在此之前没有精力、没有钱也没有条件找对象,工作稳定了之后才有心思谈恋爱,考虑结婚的事情。

28岁开始找对象,两年内找到并且确定下来就算快的了,30岁才能正式开始谈婚论嫁。

所以,初婚年龄突破三十岁,没毛病,基本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人生路线。

而且,上面说的这个人生时间表,每一步都是没有任何阻碍、变数和失败在干扰的。

你要是高考补习、考研二战三战、读完研究生又读博士,但凡有一点拖延和差池,结婚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这个热搜下面有个评论很有趣:

“哥哥姐姐们放心,我们零零后会负起责任来,彻底贯彻落实晚婚晚育,把初婚年龄推迟到四十岁。”

而且更加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

这届九零后、九五后和零零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开始抗拒走入婚姻。

所以他们会一拖再拖,拖到三十岁以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男性和女性,这两个角度去剖析。

男生不想结婚的原因:

1、为了结婚,付出的代价高到难以承受。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房子车子是标配,还要付给女方家人高额的礼金。

虽说有些女方父母会让女方把礼金拿回小家使用,但男方总归是要承担这部分的支出。

然后买房还不能买的太次,买的太小,最好是在年轻人工作的大城市买房。

这要是家里没有一点积蓄的话,如何承受得起呢?

晚婚晚育年龄是多大(***晚育政策年龄规定)

一般家庭一辈子也就存个几十万,为了给儿子买房真的要倾家荡产了,一辈子的积蓄全都得砸进去。

然而,这说的还是有条件给儿子买房买车掏礼金的,更多的是没条件的家庭。

从后者的家庭出来的男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开除人籍,几乎失去了绝大部分结婚的资格。

2、现代社会养活自己就很艰难了,不想再承担更多责任和痛苦。

买房摆酒度蜜月娶媳妇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无穷无尽的压力。

现在年轻人买房大多是“老人掏首付+小夫妻一起挣钱供房”的组合,而且往往要还三十年。

也就是说从买房这一刻开始你往后三十年的人生都要为供房而活着,没有别的选择。

你不敢丢工作,不敢旅行,不敢买贵的东西,不敢跟老板大小声,更不敢随意辞职。

结了婚之后养小孩,又是一笔截止日期遥遥无期的巨大开销,堪称无底洞,最可怕的是你将来还要延续当年父母为你做的那件事——给你的小孩买房。

想想结婚之后这无穷无尽的压力,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年轻男性对婚姻产生抗拒和厌倦的心态。

再说,很多男性意识到:

现代人的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女方要求高,付出一大堆之后还要离,索性不结了。

说完了男性的,再说说女性结婚意愿低的原因。

1、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之前有砖家说“上过大学的女生普遍结婚意愿低”被很多人喷了,但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个砖家说得没错。

以前的女人,比如说我们的母亲那一辈,普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懵懵懂懂的二十出头就结婚生子,人生很早就被定格。

而新一代女性,高等教育率大大提升,女孩子们读书、学习、开阔视野,接受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思想就属于自己了,不会轻易被骗到或者洗脑。

2、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婚姻失去了吸引力。

有人很不解地问,为何父母那一辈的婚姻更稳定,女性普遍都会结婚而且结婚很早?

答案很残酷:还是因为“教育”。

以前的女人受教育程度低,她们***年代也不像现在这样工作机会这么多。

所以只能依附男人,早点结婚生子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

但是代价是什么,是日复一日的繁重家务、养育小孩、照顾一家人衣食起居……

不夸张的说,结了婚的女人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一家人的保姆。

而现代女性靠自己就能找到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何必早早结婚给人当保姆。

再加上,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再把“结婚生子”当做人生唯一的出路和答案。

无数优秀的女性前辈激励着年轻女孩们:

你是你人生的主人。

你可以成为科研工作者,可以成为运动员,可以成为公司老板……

哪怕就是当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也证明了你的人生完全具备除了结婚生娃以外的可能性。

倒不如说,过早地结婚,生娃,反而是一种完全失去了“性价比”的选择。

仅此一次的人生,如果能够有幸实现人生价值、自我价值,这个选择,显然比囿于厨房和灶台、围着家人小孩团团转,更具吸引力。

讨论

现在的年轻人为何不想很早结婚,甚至抗拒结婚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38)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