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保全是什么意思(简述合同保全的基本内容)

【前言】

合同的保全,即债的保全,是指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受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包括了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销权。前者在债务人存在放弃债权的消极行为时,赋予债权人主动出击代位行使的权利;后者在债务人存在处分财产的积极行为时,赋予债权人撤销债务人行为的权利。两者携手并肩,共同目的是防止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

在《民法典》施行前,对合同保全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下称《合同法司法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下称《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且并未独立成章。《民法典》在合同篇中将“合同的保全”独立成章,旨是丰富合同保全制度之内容,提升合同保全制度之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可代位行使债务人权利范围

1.法条变化

2.法条解读

我们认为《民法典》该条的最大亮点在于将债权的有关从权利纳入可代位行使的债务人权利的范围,使得代位权制度真正发挥了作用。

该种立法上的变化,对于司法实践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如债务人仅行使主债权,而不行使该债权所涉从权利,致使其债权不能得到有效清偿的,应当认定构成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债权人可行使代位权。二是,债务人主债权的从权利,包括担保权等,可以作为债权人代位权的标的权利,由债权人代位行使。

(二)债权人代位权行使范围

1.法条变化

2.法条解读

(1)关于代位行使保存行为

①增加了保存行为之代位权

保存行为是指维持权利状态,防止债务人的权利变更或消灭而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因代位行使范围的不同,代位权可分为实行行为和保存行为之代位。但现行《合同法》仅仅是规定了实行行为之代位,而《民法典》则在第五百三十六条明确增加了保存行为之代位的规定。此均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有积极的意义。依据该规定,保存行为之代位应当同时满足“债务人的权利面临消灭”及“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这两个条件。

②不以债权到期为前提条件

合同保全是什么意思(简述合同保全的基本内容)

一般代位权中,代位权的构成要件是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主要是防止债权人侵犯债务人的期限利益和过分干涉债务人自由。但是对于保存行为,其不及时行使将导致权利消失,具有紧迫性。

因此,《民法典》规定了在代位行使保存行为下,不再要求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这是一般实行行为代位权与保全行为代位权最大的区别。

③不限于“诉讼或仲裁”的方式

依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十三条规定,“怠于行使”是指债务人既不向债权人履行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在《民法典》关于代位行使保全行为中,保存行为却不要求必须以诉讼或仲裁方式行使,也可以“请求履行”、“债权申报”等非诉讼的方式行使。

(2)规定了代位优先权规则的例外情形

《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确定了代位优先权规则,明确将代位权的法律效果归属债权人,债权人有权直接取得通过代位权诉讼取得的财产。《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七条第一款沿用了上述规定。但第二款作出了例外规定。例外情形包括:债务人对相对人的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被采取保全、执行措施,或者债务人破产的。

第一,在相关债权或从权利被采取保全、执行措施情形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五百一十条、五百一十六条规定,对于企业法人债务人,则按照查封顺位优先受偿,对于自然人债务人,则按照债权比例受偿;在该两种情形下,代位债权人均无法优先受偿。

第二,如债务人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的情形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一条规定,应当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除非债权人在诉讼中变更其诉讼请求为追收的相关财产归入债务人财产的。在债务人破产的情形下,如仍适用代位优先权规则,则将出现债权人个别受偿、侵犯债务人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后果。故《民法典》作出了特别的安排。

(3)将“次债务人”表述为“相对人”

《民法典》还将《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上“次债务人”的概念变更为“相对人”,以回应扩大了可供代位行使的权利范围。此处的相对人不仅包括次债务人、还包括了抵押人、质押人、保证人等。

二、《民法典》关于债权人撤销权的规定

(一)法条变化

(二)法条解读

1.对撤销权的条文规定更加全面、详细

《民法典》基本延续了《合同法》及合同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变动较小。对于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情形,更加全面、详细。其一,在无偿行为上,增加“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这种兜底性规定,扩大了债务人无偿行为的适用空间。其二,在有偿行为上,吸收了《合同法》及《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的规定,将“以明显不合理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的情形”明确列入法条之中。

另外,行使债权人撤销权的前提条件之一由“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这一表述变更为“影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回归到了债权人撤销权的目的。此表述亦与《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六条对代位保存行为的规定一致,体现了立法技术更加系统、成熟。

2.对于不同交易行为相对人主观要件作了不同规定

《民法典》就债权人撤销权的主观要件问题,和《合同法》一致,同样区分(相对人)无偿行为和有偿行为而分别规定。

对于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的无偿行为,对债务人及相对人的主观要件没有要求;对于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的有偿行为,增加了“应当知道”的情形,要求相对人主观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

3.准确界定了被撤销的法律行为的状态

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五条规定,债权人成功行使撤销权后,该被撤销的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此并不完全恰当。

《民法典》将被撤销的行为的状态表述为“自始没有约束力”,虽与“自始无效”的法律后果一致,但表述上更为科学、准确,体现了立法技术的提高、法言法语的精确。

三、关于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建议

(一)应当及时行使代位权、撤销权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七条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的优先受偿权。在此情况下,债权人先行起诉主张代位权,原则上可直接从相对人处受偿,较好地维护了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应关注债务人的对外债权情况,及时行使代位权。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的,撤销权消灭。此处的“一年”“五年”均为除斥期间。在此情况下,债权人一旦发现债务人存在不当处分财产的行为时,即使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诉讼未取得生效裁判的情形下,也应当先行行使债权人撤销之诉,以确保避免错过起诉期间。

(二)可尝试同时行使撤销权及代位权

《民法典分编(草案)》(二审稿)第331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行为的,可同时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在其行为被撤销后对相对人所享有的权利。”但《民法典》并未采纳。司法实践中,是否可以同时主张撤销权及代位权,亦存在较大的争议。主流观点为不可同时行使。

债权人撤销权和代位权都属于债权保全的方法,且必须附随于债权而存在。在行使撤销权的同时行使代位权,有利于债权人及时获得清偿,从而达到保全债权、保障债权实现的目的。

即使司法实践未必支持该主张,但债权人在同一案件中同时主张撤销权、代位权,势必会造成债务人、相对人更大的压力,有利于促成双方调解,造就意外之喜。

(三)主张债务人承担合理的维权成本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第五百四十条规定了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在此情况下,债权人可主张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财产保全担保费、调查费等合理成本由债务人承担。

【结语】

《民法典》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代位权和撤销权行使的范围,使得代位权更加“锋利如矛”,撤销权更加“如虎添翼”,两者并驾齐驱,共同助力防范债务人不当减少责任财产,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建立公平、诚信、守法的营商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7)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