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问:为什么很多国家都有“陪审团”制度?
所谓陪审团制度就是:法官在判案之前,要先问问由12个(或若干个)打酱油的、不懂法律的老百姓组成的“陪审团”的意见。
陪审团
难道,打酱油的、不懂法的老百姓,比法官更专业吗?为什么要设置“陪审团”制度?法官判案为什么要听陪审团的意见?
很多朋友的心中,都有这个疑问。
今天,老冯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把这事为你解释清楚。
陪审团起源于欧洲。有很多朋友心里一直问,如果说一个国家法律至上,那么谁来制约法官?如果法官作恶怎么办?
其实,“陪审团”设置的初始目的,就是为了制衡法官。
原理之一:国家认为,法官也是人,法官的权力也不宜过大,所以,国家设置陪审团,由一定数量的老百姓组成,监督法官。这是一种权力制衡的制度,是为了制约法官。换句话说,这个制度的设计者认为:人民不能、也不应该彻底信任法官。
原理之二:国家认为,法官受情绪、偏见、威胁、被贿赂收买等影响,可能作出枉法裁判,所以,需要设置陪审团,对法官的判决进行干预,如果法官枉法裁判,陪审团可以提出异议,可以阻挠判决生效,因此,有陪审团盯着,法官不敢乱来。
原理之三:国家认为,一个由陪审团签名同意的判决,意味着有公民大众参与了断案的过程,这样的判决出台之后,更有公信力。
原理之四:国家认为,法官平时深居简出,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不知民间疾苦,因此需要防止法官作出“合法但不合理”的判决,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设置平民陪审团,向法官提供参考意见、以防止法官出台不接地气的判决。
原理之五:国家认为,陪审团当中,总会有人对案件持有不同看法,因此,让法官在作出判决之前,事先听听陪审人员(人民代表)的反馈,先听听异议再判,更加保险,这样可以避免判决出台之后激起公愤的现象。
读到这里,亲爱的读者,您是不是恍然大悟了?
不过,世上的事情,没有完美的,任何事情都有弊端,陪审团制度也有陪审团制度的弊端。首先,陪审团人员不专业。
因为有时间参加陪审团的,都是社会上的闲人,什么人是闲人?答案是:在社会上混得不好的人。那些真正素质高的人,都忙死了,谁去参加陪审团?所以,陪审团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对案子提出低水平的意见,反而会影响案子的审判。
所以,很多国家,并不太认可陪审团制度,或者说虽然表面认可,但内部争议很大,很多法官和律师,并不喜欢陪审团。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世的时候,就非常反对陪审团制度,他认为:断案是很专业的事,根本不应该由几个外行人参与进来。
我国有“人民陪审员”制度,没有“陪审团”制度,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和西方的陪审团制度,有一些不同,但基本原理是差不多的,不过,在我国,并不是每个案件,都会有人民陪审员参与,篇幅有限,这个就不展开讲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