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则意识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规则意识是社会各类主体对各种社会规则(规范)诸如法律、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规则的认同、自觉服从与遵守,所形成的自主自律意识。狭义的社会规则意识是指各类社会主体在法治状态下通过对法律规范内在价值的认同,进而把法律有效地内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自觉的程序规则意识和自觉服从与遵守法律的自主自律意识。
我国国民应遵守的社会规则包括:
1.当今社会主流的文明理念
2.社会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好习俗
3.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
4.受到社会公认的集体和个人自律准则
【意义分析】
一、规则和法治意识建设是我国法治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规则和法治意识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秩序
三、规则和法治意识有利于法治建设全面提高
【我国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法律观念是缺乏规则意识的文化原因。
二、制度执行不力是缺乏规则意识的现实原因
【相关参考对策】
总结,作为社会法治意识内涵的一个基本或核心层面,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应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权利意识。
一、权利意识包括积极的权利主张与合法权益的保护两个方面。权利行使的正当性意识,或正当程序意识。这种正当性的要求,就是公民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要讲程序,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滥用权利。
二、自觉守法意识。守法意识,即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不管人们基于何种理由遵守法律,守法主体良好的守法意识是法律遵守的前提条件,也是法律被遵守的关键因素。,
三、社会公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德既是一项道德要求,也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依法行政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是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依法行政,核心是规范***行为,防止***权力滥用
四、建设法治社会,在整个社会确立各类社会主体的规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
五、对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机关来说,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六、对社会组织来说,要在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法渠道,依法依规维护公民权益。
七、对每个公民来说,要学会依法理性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为只有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是法治社会对理性公民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