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新民法典劳动合同法解读)

劳动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因劳动用工引发刑事责任的情形有:重大安全事故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

以上情形直接负责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同时对单位判处罚金,这些情形并不常见,劳动用工纠纷更多的是经济赔偿。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常见的5种经济赔偿:

1、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情形包括单位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期满单位不续签、员工“被迫离职”、员工无法胜任工作被解雇等情形。

经济补偿的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新民法典劳动合同法解读)

二倍工资争议,员工只需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单位拿不出劳动合同也不能证明未签合同责在员工,就会被判定应当支付二倍工资差额。

未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满未续签继续用工、劳动合同遗失、未依法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情形,实践中用人单位都会面临二倍工资赔偿。

3、违法解除赔偿金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的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情形,当员工不存在这些情形或者用人单位举证不利,单位解雇就会被判定为违法解除。

试用期随意解雇、单位以严重违纪解雇依据不足或举证不利、单位以严重违纪解雇但制度程序或内容不合法等情形,是判定违法解除的常见情形。

4、加班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

安排劳动者休息日工作且不能补休的,应当支付不低于200%的工资报酬

安排劳动者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以此提出离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5、社保待遇赔偿

为员工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而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因无法承担过高的用工成本,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

社保包含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

如果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导致员工患病后无法报销医疗费、工伤后无法享受工伤待遇、生育后无法领取生育津贴、失业后无法领取失业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无法领取养老金,员工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待遇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7)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