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多少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应急〔2021〕83号,以下简称《定级办法》)已于2021年11月1日施行。为认真贯彻实施《定级办法》,山东省应急管理厅于2022年4月18日发布关于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的通知(鲁应急发〔2022〕5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定级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山东省二级、三级和工贸行业小微企业的标准化定级管理要求,并对《定级办法》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细化、强化。

其中在定级程序中对申请二级、三级定级的企业申请条件进行了强化,《通知》要求:申请除符合《定级办法》第八条的共性条件外,还应符合:

1.申请二级定级的企业申请之日前3年内未发生过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统计分析事故起数、千人重伤率、伤害严重率等逐年下降或者持平,曾被定为三级及以上等级并有效运行3年以上。行业领先的新设立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有效运行3年以上,可直接申请二级定级。

2.申请三级定级的企业申请之日前2年内未发生过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统计分析事故起数、千人重伤率、伤害严重率等逐年下降或者持平。

以上要求中均包含:统计分析事故起数、千人重伤率、伤害严重率等逐年下降或者持平,这项内容属于企业日常事故管理内容,在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中亦有相应的要求,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千人重伤率、伤害严重率等事故统计指标如何规范分析。

事故的统计分析我们一般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进行。其中:

01

千人重伤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为: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多少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02

伤害严重率

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

计算公式为: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

在上述两个统计指标内包含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总损失工作日和实际总工时四个统计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对上述指标的统计存在疑问或有相对不规范的地方,为方便在工作中更好地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1.重伤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2.平均职工人数,根据应急管理部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调查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具体的计算方法参考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制度中规定:平均用工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年度、月度)企业平均拥有的从事服务业活动的人员数。按“谁用工,谁统计”的原则实施统计,包括参加企业服务业活动的正式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不包括在本企业领取工资、股息、红利、未参加服务业活动的人员。

3.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统计时应注意:(1)死亡或永久性全失能伤害定6000日。(2)对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中有明确规定的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按GB6441计算,未规定数值的暂时性失能伤害按歇工天数计算。(3)对于永久性失能伤害不管其歇工天数多少,损失工作日均按GB 6441规定的数值计算,即某种伤害的损失工作日数一经确定,就为标准值,与伤害者的实际休息日无关。(4)各伤害部位累计数值超过6000日者,仍按6000日计算。

4. 伤害严重率可以表现某时期企业安全工作的成效或安全状况,可以用数值直观区别事故严重程度,但是个别严重伤害会对伤害严重率的计算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不能用来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安全绩效,例如发生同样伤害程度的事故,从业人员100人的企业和从业人员1000人的企业,因为总工时不同,在伤害严重率上,100人的企业的伤害严重率远高于1000人的企业。

  上述工作都是属于事故管理中的统计分析,做好伤亡事故统计工作需要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重复现象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揭示各个时期发生事故的情况,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规律,为企业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有重要指导作用。如果企业日常管理中没有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是无法得出正确、科学的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61)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