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时代,网络用户数量迅猛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随着信息化设施以势如破竹的速度普及,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日益为人们所掌握、使用,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计算机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也层出不穷。近年来,利用网络技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益愈演愈烈,据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人民法院严***窃取倒卖身份证、通讯录、快递单、微信账号、患者信息等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098件,比上年上升60.2%。由于通过高科技手段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相关证据主要存留在电子设备中,所以司法机关在办理该类案件中也越来越依赖手机、电脑等信息化设备中的电子物证。
1
某App是某公司开发运营的一款知名短视频应用类软件。该App在未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并征得儿童监护人明示同意的情况下,允许儿童注册账号,并收集、存储儿童网络账户、位置、联系方式,以及儿童面部识别特征、声音识别特征等个人敏感信息。运用后台算法,向具有浏览儿童内容视频喜好的用户直接推送儿童短视频,默认点击“关注”后即可与儿童账号私信联系,并能获取其地理位置、面部特征等个人信息。余杭区人民检察院综合分析该公司提供的儿童用户实名注册数据、App收集处理的个人信息数量、APP用户言词以及对用户服务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应用界面内容手机截图等相关证据后,认定该App违反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属于违法违规收集、使用儿童个人信息、侵犯儿童个人信息的行为,给儿童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后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双方达成了该公司停止侵权等内容的调解协议。
不难发现,司法机关在认定该App侵权事实时,所运用的证据主要是该公司的后台数据、手机截图等电子物证。电子物证在该案侦查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本案侦查机关通过整合分析电子物证,寻找案件侦查的线索。侦查人员在侵犯个人信息权益案件发生后,进行现场勘验时,要第一时间将所有的电子物证整理起来,将电子物证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电子物证所告诉我们的信息来寻找案件的突破点,确定案件性质,查找侵权人下落,为案件侦查提供有价值线索和思路,增强案件侦破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减少冤假错案的出现。其次,本案电子物证得到法院的采信,为侵权事实的认定提供依据。近年来,以证据为核心的司法工作体系在办理案件中不断成熟并得到实践的检验。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列入了证据种类,赋予了电子证据明确的法律地位。司法实践中,电子物证作为关键证据被司法机关认可已有大量案例应用,同时也可以申请合法的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文书,打破拒不开口的侵权人心理防线,加快案件办理进度。最后,本案侦查机关依托互联网技术展开调查,推动司法侦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高科技侵权案件中,电子物证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易被破坏的特点,必须采用特殊技术手段进行收集与提取。如本案侦查机关使用“区块链”取证设备证明App采取监护人默示同意、一次性授权概括同意等方式收集处理儿童个人信息。目前,在侦查阶段,各地公安机关加大了电子证物提取和管理工作方面的技术和资源投入,完善了专业设置,可以预见的是电子物证和视频侦察将成为司法侦查重点发展方向。
另外,在电子物证运用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提升电子物证运用的实效性和专业性,使电子物证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减少电子物证中漏洞问题的出现,降低电子物证运用的风险。本案中,侦查机关将电子物证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电子物证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登记处理传输的资料信息,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其后台数据非常宝贵,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删除的,但也不排除作案后为了逃避打击,设法毁灭或转移包括电子物证在内的各种证据。为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应当对各种证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单凭某个电子物证很难做出判断时,可用电子证据记录下来的信息与双方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以及其他书证等相互比对印证,以形成有效的证据链。
2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容易,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变得越发突出和紧迫。在立法层面,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明文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新修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种手段,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新出台的人脸识别司法解释,对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使用目的、责任认定等层面做出规范。在司法层面,公检法三大司法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认真贯彻个人信息保护精神,依法打击治理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严***利用恶意程序、钓鱼欺诈等形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治网络黑灰产业链犯罪。在此呼吁大家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做好自己的安全卫士。由于儿童缺乏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提醒各位家长们积极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保障孩子的网络信息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