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拘留最长时间是多久(民事拘留的时限规定)

不少朋友对拘留很感兴趣,有点朋友认为拘留无用,有的认为拘留有用,也有的认为不应该拘留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

那么拘留到底有没有用?什么情况下采用拘留措施才最有效?被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该不该拘留?法院是如何决定是否拘留被执行人的,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执行工作经验向大家分享法院拘留的是与非。

一、什么是司法拘留

这里我们主要讲执行阶段的司法拘留,司法拘留是法院执行措施中的强力措施,司法拘留最长是十五天,可以提前解除拘留,常见的情形:一是不按时、如实申诉财产的;二是有能力执行判决而拒不执行;三是妨害执行的行为。:

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拒不报告财产、违反财产报告制度及以下几种情形:

民事拘留最长时间是多久(民事拘留的时限规定)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二、拘留到底有没有用?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拘留被执行人的案件占比较少,但一旦拘留,80%的被拘留人都会积极联系家属筹集资金或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申请人欠款。少数的被执行人因无钱或拒执到底仍不履行。之所以会有80%的被拘留人会履行义务,是因为在拘留前,法官会对被执行人有基本的了解,经验丰富的执行员根据案件情况能判断出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经拘留后是否能及时履行。所以很多被执行人在被拘留后立即会还款,有些被执行人还没有给他带上手铐就立即还款。因此拘留有能力履行的被执行人,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金额较小案件,被执行人是一次性能拿出来的。

金额小, 有能力履行被执行人,拘留是最好的手段。笔者在办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中,被执行人欠申请人10万元,一直不还,通过网络查控发现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多次通知被执行人到庭,被执行人也不到法院来,但申请人一直向法院反映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且经常高消费。于是经申请人蹲守,笔者将被执行人挡获,宣读拘留决定后,被执行人眼见要失去人身自由,立马通知家里履行了10万元。之后法院对被执行人批评教育,被执行人也认识到了错误,便没有继续拘留被执行人。

很多被执行人确实无能力履行债务。可能全家生活都困难,这时候如果申请人和法院再去拘留他,就显得有些苛刻。法院能否为申请人执行到钱,除了法院是否履职尽责,更重要的是被执行人要有能力。所以有朋友评论说,拘留了也没用。笔者在工作中,确实也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被执行人违反了报告财产制度,且没有认错态度,申请人又强烈要求拘留。拘留之后,因为无力偿还,仍然不能履行债务,反而申请人被执行人之间矛盾激化,和解无望。

少数的“老赖”会死扛,拘留也无所谓。随便法院拘留1次、2次,反正名下没有财产,对于这种人,其实不管是申请人还是法官都十分憎恶。很多被执行人在诉讼前便转移了财产,到了执行阶段,即使想用拒绝执行罪打击他也没有证据。

三、为什么被拘留的人不多

司法拘留作为民事执行阶段限制人身自由的强有力措施,本身法律就有明确的规定,法官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执行权,不得滥用司法拘留。同时司法拘留也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能随意的拘留人,限制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如果错误的拘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首先拘留被执行人需要严格的程序审批。被执行人必须违反了法律规定,情节严重,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不还钱),经法院院长审批同意才能实施,所以拘留绝不是某个法官的权力,相反拘留更加慎重。同时被执行人的身体健康,没有法律禁止的不能拘留的情形,比如被执行人年老多病,身体不好,拘留所肯定不会收;又比如被执行人本身就有高血压, 一听要被拘留,血压急速上升,拘留所也不会收。

然后拘留被执行人需要到庭或被法院控制。如果被执行人都下落不明,法院也无法拘留。人难找,是执行环节的一大难点。笔者曾经晚上单程驱车3小时,到被执行人居住的宾馆,堵住被执行人,又花3小时将被执行人带回拘留,可以想象被执行人的房间门被法警打开,见到我们时一脸惊愕又恐惧的表情。拘留3天后,被执行人家属来法院履行了义务,效果十分明显,但所有的前提是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如果没有履行能力,拘留也就没有任何效果。

再次,法院人少案多的现实导致拘留的比例不高。法官面对几百上千的执行案件,确实分身无术,像笔者刚才提到的驱车几小时拘留被执行人的经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且只有一次,因为涉及几十个农民的血汗钱。毕竟来回路上风险太大,容不得半点差错,出了安全事故,不说工作能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健康也是很大的风险。同时,拘留一个被执行人,需要2个法警,1名法官或书记员,差不多花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最后权衡拘留的利弊。 司法拘留虽然决定权在法院,申请人没决定权,但申请人往往可以建议法院是否采取拘留措施,有些被执行人有能力拒不履行的,确实应该被拘留。但很多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想拘留他,一是法院不会同意,二是拘留了很大的可能还不起钱。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一被执行人违反了财产报告制度,确实也没有履行能力。但申请人不这么认为,要求法院拘留被执行人,笔者不同意。申请人认为笔者不认真履职,到处举报笔者。同时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矛盾进一步加深,最后法院拘留了被执行人,但被执行人至今没有还一分钱。

拘留有利有弊,在现今的体制和制度下,拘留措施使用率不会太高,法院和法官确实有心无力,同时是否拘留是法院决定,我们可以建议,但不可无礼的要求法院拘留,让我们静待时间能解决这些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33)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