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梁某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到某铜业公司工作。公司已为梁某参加社会保险。期间,双方陆续签订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到期时间为2014年4月1日。合同到期后,梁某继续在公司工作至2015年1月25日公司春节放假停产;春节后,公司没有恢复生产,梁某也未再到公司工作。2015年3月,公司向包括梁某在内的二十人以上企业职工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载明”兹有本单位职工梁某…..因公司原因,本单位终止(解除)与该职工的劳动合同”。梁某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2996元。2015年4月9日,梁某作为申请人,以公司为被申请人,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该委受理后,于2015年5月26日出具证明,载明该案至今未审理,不存在中止审理和延期审理等情形。梁某遂诉至法院。
某法院经审理判令某铜业公司支付给梁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53928元。
【瀛台律师论法】
本案中,公司于2015年3月向包括梁某在内的二十人以上企业职工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载明因”公司原因终止(解除)与该职工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公司未提供证据证明其进行经济性裁员符合该条规定,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据第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故梁某诉请公司支付赔偿金,合法有据,故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瀛台律师提醒】
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待岗、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送达等过程应注重程序合规性问题,应向劳动者明确告知相应的法律后果并履行严格合规的手续。此外,企业在选择经济性裁员时还应注意收集整理合同订单、退单等业务缩减证据,并提供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审计报告等财务报表等,以证明合同无法履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