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小两口还是从一开始就做好了生二孩的准备。“我们两个都是85后的独生子女,想让孩子以后不那么孤单。”从萌生想法到付诸实践,双方老人的支持让小两口有了底气,“奶奶和姥姥可以轮着来,刚好奶奶是老师,很会带孩子,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2019年10月,女儿上幼儿园不久,儿子呱呱坠地。考虑到儿子刚出生离不开妈妈,小涵便跟女儿商量,每周陪她睡一天,“可没过多久,就变成了每周两天,再到每周三天。”令小涵无奈的是,有时刚好不容易把儿子哄睡,结果又会被女儿吵醒,最终只能硬着头皮再把两个人一起重新哄睡。
“女儿终究也还只是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以前又都是全家围着她一个人转,现在有了弟弟,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小涵记得,生完儿子从医院回去那段时间,女儿的情绪波动格外明显,“会主动跟我说,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了弟弟以后,就更爱妈妈了。有时候甚至撒娇说自己比弟弟还小,没到一岁呢!”
为了不让女儿有太多失落感,小涵尽力挤出时间陪她,“包括上绘画班、舞蹈班和口才班,还会带她和小伙伴一起去游乐场。”不过,这也意味着她不得不“赶场”,“周末先带着儿子去早教班,回来以后无缝衔接,放下儿子就再带女儿出去。”
俩娃窝在怀里时最幸福
自从有了老二,小涵的个人时间变得更少,“晚上加班回去孩子如果睡了的话,能做点自己的事,其他时候就不敢奢望了。”然而,哪怕只是这段时间,也未必都属于她,“有时候还要给儿子喂奶,自己太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脸也没洗,牙也没刷,连早上的闹钟都忘了定,最后还是被孩子给叫醒的,慌慌张张去上班。”
同样更加忙碌的还有老人。“过去只有老大的时候,周末会给老人放假,让他们出去逛逛,约朋友一起玩。但现在周末也经常离不开他们,老人也就很难再有假期。”相比之下,小涵发现受影响最小的是孩子爸爸,“始终都处在欣赏者的角度,会赞叹‘孩子真可爱!’然后抱一抱、逗一逗,仅此而已。至于洗澡、换尿布、陪玩、哄睡,基本就跟他无关了。”
小涵感慨,老二出生以后,花钱方面也谨慎许多。“当年老大报早教班,觉得理所当然,但到了老二这里,家里人一致不同意再报。纠结再三,最后也只是报了个30课时的小课包。”不过,小涵觉得自己的内心在不断强大,“过去老大发烧的时候,体温一上38.5度,就赶紧给吃退烧药,或者立马想到要去医院,但现在老二发烧就没那么慌张,会首先考虑在家观察一下,如果精神状态还好,就以物理降温为主,扛几天就过来了。”
对小涵来说,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两个孩子一左一右窝在自己怀里,“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在全家的努力下,小涵欣慰地看到,女儿已经接受了弟弟的存在,“虽然抢玩具的情况在所难免,但还是能看到越来越多有爱的画面。比如弟弟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姐姐会张开双臂对弟弟说:‘来,姐姐抱!’”那一刻,小涵的心被暖化了,“别看老大还小,但已经有了长姐风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