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报告建议进一步完善正当防卫限度认定的司法路径,重视对“防卫限度”的正确把握:其一,在防卫限度判断的视角选择上,司法实务人员必须设身处地地站在行为时的当事人的视角进行考量。其二,在防卫过当的判定标准上,需要明确“必要限度”,要考虑防卫行为能否有效进行防卫。具体而言,首先要考虑防卫行为能否有效进行防卫,如在肯定的前提下,则需要考虑是否有更为轻缓的方案来替代防卫行为,如有更为轻缓的替代方案,那么就有成立防卫过当的余地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