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门法律,法律明确了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责,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举措。
一、制定及修订
《中小企业促进法》经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于2003年1月1日实施。2017年9月1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对《中小企业促进法》进行修订,并于2018年1月1日实施。
二、立法必要性
(一)制定方面: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与大企业相比,在获得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规范十分必要。
(二)修订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盈利水平下降等问题,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至2012年开展了立法后评估工作,认为现行法律在某些方面扶持政策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已经不适应实际需要,应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修改完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法治环境。
三、立法目的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
四、立法原则
(一)处理好市场公平竞争与中小企业特殊保护的关系。《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出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在环境上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实行积极扶持。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小企业依法经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二)处理好法律相关规定的针对性和包容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为今后国家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留足空间。如:规定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型企业实行缓征、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在创业扶持、创新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措施,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
(三)处理好制度刚性与法律规定可行性之间的关系。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充分体现国家有关政策、举措和地方成功经验,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同时,考虑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以及社会方方面面,从支持、服务、保障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中小企业促进法》共十章、六十一条,分别就立法目的、财税支持、融资促进、创业扶持、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服务措施、权益保护、监督检查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