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第一章会计基础:多为单选、多选、判断题,大约8分左右

常考点1:会计的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拓展职能。

注意: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障。

常考点2: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注意:1.会计核算的前提得有假设,货币是主要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ƒ固定资产分期提折旧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会计分期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

常考点3: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具体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不看钱,看事)是指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一切向钱看)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强调1: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强调2:***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另有规定,依照规定。

常考点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强调1:“三可一相关,实重谨及。”

(1)可靠性:实际发生;

(2)相关性: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用性);

(3)可理解性:清晰明了,简明扼要;

(4)可比性: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性质金额大小。

(7)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3)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