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了
就一定能判缓刑吗
这是小明被问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
在很多人眼里,
取保候审就是没有被抓去坐牢,
判处缓刑意味着不用去服刑。
在朴素的法律观念中,能够取保候审,所犯罪行一定都是比较轻的,而缓刑通常也只在罪行比较轻的案中才会有。所以两者是等同的,认为取保了就一定会判缓刑。
不可否认,取保候审的案件,因为其所犯罪行较轻和其社会人身危险性较小,争取缓刑的机会还是相对会大一点,但不是必然,几率多少要视具体案情而定。毕竟,取保候审和缓刑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不能随意划等号,更不能绝对的认为取保了就一定能判缓刑。
下面,黄小明以一个简单的危险驾驶案来给大家做一个普法的小分析。
案情回顾
牛二在今年6月份的某天凌晨,酒后无证驾车上路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被警察抓获。经抽血化验,其血液酒精含量为202mg/ 100ml,已构成危险驾驶犯罪,遂被警察立案和取保候审。后经法院审理认为,牛二构成危险驾驶罪,其具有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责任及酒精含量过高三个从重处罚情节,判处拘役二个月十五天,并处罚金5000元。
在这个案件中,牛二被取保候审了,但结果却未被法院判处缓刑,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
取保候审只是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公检法)司法机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方式,它与逮捕、监视居住的性质是一样的,其目的都主要是为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及时到案。
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通常依据其人身危险性来判断,即有无再犯、逃跑及毁灭证据等情形。
而缓刑,也叫刑罚的缓期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被告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其进行考察,并根据其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它实际是刑罚执行的一种方式。
是否判处缓刑,主要考虑其所犯罪行的轻重和社会危害。被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最终被判处缓刑,关键还是依据其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来确定。
牛二之所以能够被取保候审,是因为其所犯危险驾驶罪只可能被判处拘役,且其能够保证随时到案接受处理,对其取保候审不影响案件的办理。而其被判处拘役两个月十五天,却未被宣告缓刑,是因为其醉酒驾驶机动车时酒精含量高,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责任,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所以才未被判处缓刑。
由此可见,取保候审与判决结果没有直接关系,取保候审了不一定意味着判处缓刑。因为两者判断、衡量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只要能够取保候审就一定会判缓刑,不用进去坐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