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打12345的人,基本上这个人都是废了。”
“打12345的这些人没有一个办成的。”
近日在河北省衡水市,
市民李先生想反映小区物业费的问题,
打了3次“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都没有得到满意答复,
又打了20多次高新区住建局值班电话,
可都无人接听。
最后一次终于打通了,
却得到了住建局办事人员
上述“惊人”的回复。
事没办成,还被讽刺挖苦,
李先生生了一肚子气。
为民服务的“热线”,千万不能“掉线”。
12345,有事找***。
这个非常容易记住的号码,

充分体现了设立热线的民本情怀。
一周七天无休,
全天24小时“不打烊”,
只要是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都应成为“12345”的心头事。
小热线连接着大民生。
第一时间协调督办解决,
才是“12345”热线应有的态度。
可衡水的李先生打了3次热线,
才被告知要靠自己联系相关部门。
接着他打了20多次电话都无人接听。
最后一次才找到了相关人员,
还被训了一顿,更别提解决问题。
这样的回复,
折射出了“12345”在一些地区的“堵点”。
百姓不是“皮球”,
不能被踢来踢去。
衡水“12345”热线“掉了线”,
值得其他地区举一反三,深刻反思。
为民服务的热线,
不能“冷”了百姓的心。
“12345”
是一座架在***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
但建桥不易,毁桥分分钟。
吐槽“12345”政务热线的人,
不是求助者,
而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极大损伤了12345的公信力。
那打什么热线才是强者和赢家?
市民求的是“助”,而不是数落。
个别工作人员的不作为,
让“热”线“冷”了百姓的心。
11月25日,
河北衡水高新区通报称,
涉事工作人员白某因沟通方法简单,
说话不负责,影响恶劣,
已被停职检查,
由区纪工委进一步调查处理。
也应该看到,
自全国“12345”政务热线开通以来,
已在全国许多地区形成了成功经验案例,
帮助老百姓解决了诸多难题。
比如,
全国多地的12345热线在中高考期间,
都开展夜间施工噪音专项投诉工作,
为高考考生静音护航;
每年春节前,
是拖欠农民工薪酬案件的高发期,
各地的“12345”热线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帮助农民工兄弟讨回血汗钱,
比如今年在江苏扬州,
“12345”热线得到农民工被欠薪的线索后,
平台立即协调劳动监察大队、
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多方联动处理,
还安排专人全程跟踪,
帮助农民工追讨回工资0.92亿元;
比如,
四川泸州市既设置了“12345”热线,
还专设了***网络问政平台,
可以清晰显示问题的办理进度,
方便群众准确了解问题原因及后续处理办法。
当地***还将“12345”热线的群众满意度等要素
纳入年终考核。
按月向全市人民通报问政情况,
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
让热线真正“热”到群众心坎上,
要看得见事、更要看得见人。
每通电话的背后,
都是有迫切诉求的市民。
在打造阳光型、服务型***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俯下身倾听民声,
使便民热线接得更快、
分得更准、办得更实。
对于复杂问题
要耐心反复地倾听、解释,
提高与民众沟通交流的能力。
办理期间,
及时向群众反馈进展情况,
形成解决问题的闭环。
同时,
定期对作风之弊进行排查,
让不作为、慢作为、
懒作为等不正之风无处遁形。
你打过12345热线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