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发现 2020年,检察机关在接待来访群众时发现,双方当事人在本案调解过程中无实质性对抗,可能涉及虚假调解,遂将线索移交相关检察机关办理。
调查核实 经调查,检察机关发现某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1日,法定代表人为马某甲,系马某之子。本案中该公司为马某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日期为2010年3月8日,马某与袁某、张某的《房屋联建合同》签订在2010年5月3日,两份文件日期均在公司成立前。袁某、张某在检察机关调查时陈述,由于马某、袁某、张某三人均无建房资质,诉讼目的在于通过法院诉讼行为将无法办理分户产权证书的房产转移至某房地产公司名下,为其下一步办理分户产权证书提供便利。
监督意见 2020年12月28日,检察机关向某县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检察机关认为,某房地产公司与袁某、张某双方实际没有房屋联建法律关系,为规避房屋登记等行政管理相关规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案件基本事实,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该行为属于虚假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监督结果 2021年3月11日,某县人民法院采纳了检察建议,裁定再审本案。2021年9月3日,该院经再审作出民事裁定书,认定原案属于虚假诉讼,裁定撤销原民事调解书,驳回某房地产公司的起诉,并决定对某房地产公司法人马某甲罚款10000元,对马某罚款8000元,对袁某罚款5000元,对张某罚款8000元。
【典型意义】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袁某等人为规避房屋登记管理规定,与某房地产公司恶意串通,伪造证据、捏造事实,提起虚假诉讼,骗取民事调解书。双方行为严重违反诚信原则,破坏司法秩序,损害司法权威和社会诚信。检察机关依法受理群众控告举报,全面调查核实后查实了双方虚假诉讼行为,提出监督意见。法院再审撤销原审调解书,并对相关诉讼参与人处以罚款。通过检察监督办案,贯彻落实最高检五号检察建议,切实发挥了虚假诉讼监督职能作用。对于全社会共同关注、***戒虚假诉讼,净化诉讼环境,共同营造守法、诚信法治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促进作用。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