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会计基础:是否存在大量采用现金收购或收款;销售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否过高;内控是否过于薄弱。
3、行业发展情况及行业竞争地位
(1)市场容量和发展趋势;
(2)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3)上市主体的市场地位及市场占有率;
(4)上市主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目前主营业务的相关性,是否会导致主营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5)创业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五新”:新经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
(6)科创板行业属性——五大行业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技术服务;评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六个“是否”: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国内或国际领先,是否成熟或者存在快速迭代的风险;
是否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是否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是否拥有市场认可的研发成果;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是否具备技术成果有效转化为经营成果的条件,是否形成有利于企业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是否依靠核心技术形成较强的成长性;是否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是否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及对上游的依赖程度:通过贸易商采购的模式重点关注贸易商是否仅为发行主体服务;
(2)生产模式及先进工艺、技术的运用:对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是自主生产还是外协;
(3)销售模式及对下游的依赖程度:通过经销商销售的模式重点关注经销商是否完成了产品的最终销售和主要的终端使用客户;
(4)在能源及原辅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是否具有较强的化解能力;
(5)是否具有严重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5、上市主体的完整性及独立性
(1)同业竞争(要求完全避免);
(2)关联交易(要求尽量减少);
(3)“五独立”(业务独立、资产完整、人员独立、机构分开、财务独立)。
6、其他影响上市时间的因素
(1)重大资产重组:非同一实质控制人下的重大重组(主板3年、创业板2年、科创板2年);同一实质控制人下的重大重组(运行1个会计年度);
(2)实质控制人发生变更(主板3年、创业板2年);
(3)高管层发生重大变化(主板3年、创业板2年);
(4)股改时评估后调账(3年)。
关于上市的综合考虑
公司上市,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公司申请上市前,所需要做的前期工作很多,不过,成功上市后,给会公司带来更多的好处,所以,不少公司都是铆足了劲发展,争取让公司早日上市。
企业上市是需要有实力的,一个企业上市成本并不仅仅是给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企业的辅导费用。企业上市,最大的费用在于它的合规性成本。当然现在科创板对企业的盈利可以没有要求,合规性成本可能会低一点,但依然是居高的。企业要上市,需要有一定的利润,这就意味着一定的税负,包括很高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此外还有证券企业的融资成本,承销费其实也是很高的。不菲的成本需要企业好好考虑是否去上市。
不是所有的企业在所有的时候都要以上市为目标,要考虑企业实力是否够,企业的成长性是否能达到上市的要求,企业的管理是否能够规范透明。上市的不好也有很多,企业的竞争对手可以了解企业很多详细的情况,因为企业上市了,经营就透明了,所有数据都是公开的。所以要去考虑企业到底该不该上市,应该在什么时候上市,这个也是有专业要求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