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是瓦解执政党执政基础和国家政权社会根基的反动力量,职务犯罪泛滥,孕育着引发生亡党亡国的危险。通过何群副教授的讲解,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职务犯罪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严重危害程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自身免疫力。

普
法
课
堂
什么是职务犯罪?
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职务犯罪的主体有哪些?
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
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构成职务犯罪有哪些客观条件?
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利用职务之便;
二是滥用职权;
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加强的思想教育,使人不想犯罪
要提倡“明明白白做人,堂堂正正挣钱”的从业道德,做到热爱本职工作,淡泊名利,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诱惑,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不能犯罪
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督、责任有追究。要开展岗位预防,对主要岗位、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轮岗换岗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加大打击力度,增大犯罪成本,使其不敢犯罪
一是要严厉打击各种职务犯罪行为,使腐败分子都能受到及时的***处,产生震慑效果,使人不敢犯罪。二是要建立职务犯罪预防网络和多重监督体系,做到关口前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